亞洲常見特殊體質 磺胺藥過敏風險達40倍以上 (2019)

撰文/中國時報 林周義
 
(欲觀看影片請點擊上圖)
 
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、嚴重痤瘡、痲瘋的磺胺藥是常見引起過敏的藥物。長庚醫院去年發表的研究發現,有基因型HLA-B*13:01  特殊體質者,使用磺胺藥後產生嚴重過敏的風險,是一般人的49倍。這類特殊體質者在亞洲佔比約10-20%,每五至十人就有1人有這類基因。
 
該研究耗時7年,以長庚醫院收治的10名案例為樣本,針對某類磺胺藥進行回顧性研究,發現帶有基因型HLA-B*13:01 特殊體質者,嚴重過敏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9倍。
 
目前國際上已找出這類過敏基因,但長庚醫院卻發現了其中的機轉,一旦基因被身體辨認,即會活化毒殺T細胞,產生過敏反應。該研究已在去年7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《皮膚病學研究雜誌》。
 
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偉迪表示,磺胺藥是百年老藥,具抗菌、消炎功能,常用於抗生素、泌尿道感染、痲瘋、嚴重痤瘡,甚至少數降血壓藥物中也含有相關成分。基因型 HLA-B*13:01 特殊體質在亞洲的佔比約有 10-20%,該基因導致的磺胺藥過敏在大陸常見於痲瘋病人,在台灣則是泌尿道感染者。
 
輕微的磺胺藥過敏,將出現局部搔癢的紅疹。嚴重者,則可能產生史蒂芬強生症候群(SJS)、 毒性表皮溶解症 (TEN),臨床表現為全身紅疹水泡、大範圍皮膚破皮、黏膜潰瘍,甚至併發肝腎衰竭而死亡。曾有一名女大生,為治療嚴重青春痘而服用磺胺藥,卻導致全身紅疹、發燒、少尿、黃疸,持續好幾天才就醫。
 
陳偉迪提醒民眾,若擔心自己的體質不適合使用磺胺藥,可前往藥物過敏反應中心進行檢查。一旦在用藥後出現皮膚紅疹、起水泡、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、發燒、喉嚨痛等不良反應,應立即停藥,前往就醫,以免產生嚴重併發症。

BACK